抓马宝贝创造力课程教育戏剧师资培训回顾:《另一面的我》
2019年9月16日—19日,石家庄U米·PLAY的教育工作者团队在抓马宝贝教育体验中心资深培训师Coco的带领下,完成了4日的抓马.创造力课程《另一面的我》教育戏剧师资培训。
学员心声
钻到“裂缝”里的自我疗愈
有时候感觉我也会像小志一样躲进想象世界里,因为在那里我会感觉舒服的,以及我是重要的、有权利的、被理解的,相信很多人也需要时而进入想象的世界去自我安抚,自我疗愈。 但每当我们想进入想象世界中,这个时候身边就会“有人”提醒你,不要异想天开,能不能现实一点,以至于生活中我们没有办法明目张胆的进入虚拟空间,而教育戏剧提供了这样的空间,把“不可以”变为合理的你需要,你可以。——学员 潇潇

高阶象征的映射
墙上的裂缝、小男孩、两张脸的女巫、毯子、树叶、不时响起的电话声……每一个意象都有它的高阶象征,都在映射着我们的现实生活。 有时我们是那个“不安宁”的妈妈,有时我们是那个感到“不安宁”的孩子,我们也会钻到“裂缝”里自我疗愈。 这些意象可以让孩子在探索故事的时候学习区域更加明晰,也让我们计划课程有更多的抓手。好的故事真的是越读越厚,接下来的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把故事读厚,再层层解读,读薄,让结构框架更加清晰,在行课过程中让参与者有更深的体验,再把故事做厚。当然,我知道这真的很难。——学员 王颖


戏剧的拥有权在谁?
儿童的视角是什么?
今天的感受,我用几个关键词——符号,动作,拥有权和一个问题来概括——儿童的视角是什么? 作为一个戏剧老师,我要更多的思考如何使用符号来给孩子释放一些吸引他们的信号,使他们待在故事的境遇中。这些符号有可能是一个物件,一个动作,一种说话的语气,或是一个问题等等。我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哪一些更吸引孩子。


——学员 张洁


真正”看见”每个不同的孩子
理论开始更加清晰,但很多时候我们又被这些理论知识所束缚,希望可以通过所学理论结构一节课程,以至于把自己困在某个角落。 我们总是急于寻找答案:怎么上好一堂课?如何选择一个好的故事?怎样管理好我们的课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没能真正“看见”孩子。当然,最重要的是,没有任何一堂课是适合所有孩子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链接角度。——学员 田静



你的跑道是自己!抓马宝贝.CEO王威女士专访
阅读更多
2015年9月26日
2015年9月,母子健康杂志特邀抓马宝贝.CEO王威女士进行专访,采访针对“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这个特别有挑战的思考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