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中心引进抓马.创造力课程《做自己》
中国儿童中心与抓马宝贝的共同学习和发展,已经走过了整整七个年头,教育戏剧早已在此深深扎根,儿童中心成为了幼儿园中教育戏剧学科最重要的践行者之一。
每年,儿童中心都会邀请抓马教育剧场团队为孩子们带去最新的TIE项目。重要的是,他们每年都引进抓马的创造力课程,通过探索教育戏剧的“炼炉”范式以及九种儿童观,建立一个教育戏剧教师的培训体系,帮助幼儿园教师转变为优秀的教育戏剧引导者。
如今,他们已经引进了四部抓马.创造力课程,分别为《箱子屋》、《另一面的我》、《沙发上下》,以及最新的项目——《做自己》。
这些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和教育戏剧引导者,会如何开启这个项目?他们会和儿童中心的孩子们探索怎样的《做自己》?
让我们走入他们最近一次关于创造力课程的教研……
抓马.创造力课程培训师 许昂
建立中心化的思考
在行课的过程中,每一种行为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是什么在指引我们的思考?又是什么在引领孩子对中心问题的探索?
流程化的大纲,无法回应我们的困惑。只有建立中心化的思考,才可以帮助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计、创造相应的教学活动,所有的活动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围绕课程中心开展。
探索物件
我们探索了《做自己》的中心物件——球。“球”本身就暗示着群体性的活动,小平与球的关系,也意味着他与新的群体的关系。其实不仅是“球”,教育戏剧里,总是充满着许多物件。而孩子们总是能用自己的语言,赋予这些物件新的意义。
“在探索大个子踢小平的那节课时,我们一起探讨小平被欺负后藏到了哪里。班里一个男孩说,小平会藏到一个垃圾桶里,他发现,自己衣服的颜色跟垃圾桶的颜色是一样的。”
——儿童中心王老师
探究中心动作
戏剧动作可以引领我们进行中心化的思考。
“故事中,大个子让小平去捡球,小平本来是要捡球的,但大个子一说,他就不捡了。在这里,‘捡球’的动作就至关重要了,它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做自己》的中心。”
——谢老师
反思场景
故事的场景,也可以指引我们和孩子在中心上思考。
在《做自己》的故事里,小平是外地的孩子,他们的家不是本地的。于是,在本地和外地的社会交互中,小平建立了与他人的关系,也建立了对于自己的认知。
“小平本是外地的小孩,孩子们认为小平的‘做自己’,就是很好地融入新的环境,和新的伙伴建立好关系。但当面对大个子的不友好和挑战时,做自己不是无条件的,我有我的规则,我会捍卫自己、保护自己。
孩子们认为的‘做自己’是相同的,但在不同情况中的处理是不一样的。其实,做自己是探索自己的过程。”
——儿童中心王老师
“一位孩子说,小平的妈妈在做自己,所以自己的孩子也会做自己。因为他们家是外地的,所以妈妈也是有压力的,妈妈也在经历做自己的过程。孩子在戏剧中的输出,也折射着他们与现实世界的连接。”
——杨老师
待在戏剧的境遇之中
“在捡球的境遇中,孩子内心的声音被放大了。他们知道小平想要做自己,但‘做自己’真的很难。他们走入了小平的困境,与他一同面临着‘做自己’的抉择。
小平其实想捡,因为不捡的话球就会滚到场地外面去了,这是内心的声音。但大个子说‘你给我捡起来’的时候,内心的声音遇到了挑战,这件事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小平想,我不想听他的,我只想听我自己的。这个时刻,我们班孩子‘做自己’的感受特别强。”
——儿童中心赵老师
“孩子们提到‘小自己’和‘大自己’。小自己就是自己生活中不那么成功、不断努力的时候,当这些小的自己慢慢增加,就会变成大的自己。大自己是就可以带给自己快乐同时也可以带给别人快乐的自己。”
——儿童中心赵老师
反思与总结
在创造力课程培训中,除课程本身的学习外,我们每学期都会组织相应的观摩课程。当老师们渐渐熟悉教育戏剧的学习方式后,便自发地组成了教研小组,共同讨论课程的开展——故事的中心应如何把握?我们提问的方式是否具有开放性?是否能打开一个空白?孩子们融入故事的程度如何?他们是否在中心上工作?教师入戏时的符号表达得是否精准?
长此以往,儿童中心建立了非常好的教研学习习惯,老师们也逐渐建立起专业而稳固的教育戏剧教学体系和教学队伍。相信,儿童中心的团队在未来的实践中,将带领更多的孩子走入教育戏剧的奇妙世界~
今年6月,中国儿童中心将引进第五个项目《不是你的错》。不知这一次,儿童中心的老师,又将与抓马.创造力课程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感谢大家,让教育戏剧的队伍越来越强大。
抓马,一直在路上。
▼
2020圣三一认证教育戏剧师资培训重磅来袭!
coco老师与陈媛老师将与您一同走入教育戏剧与五大领域结合的神奇课堂
2015年9月,母子健康杂志特邀抓马宝贝.CEO王威女士进行专访,采访针对“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这个特别有挑战的思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