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经验分享:将抓马宝贝.创造力课程引入深圳与广州!
关于“抓马.创造力课程”的运营——以《弃儿》为例
深圳哆哆星文化 王 佳
第一次引入“抓马.创造力课程”时,我们的困境其实挺大的。对我来说,我既是公司的管理者又是一线教学的教师,我每天都觉得自己需要好多脑子,不停在学校课堂与公司之间连轴转。
过去两三年,我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回顾这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慢慢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可贵的经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分享给大家,希望我们都能更好地出发!
与教育戏剧相识之前
2014年,我曾在一个广州的商业机构做管理者,每天都要处理各种医疗事故、调节医患关系、解决顾客的困惑。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内心总是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冲突。就在这时,我的同事马老师邀请我跟他一起去深圳做与戏剧相关的事情。
我满脑子问号,戏剧是什么?
2014年10月2日,我第一次走进剧院看完一部戏。那部戏有一个环节是,演员邀请台下的小观众上台,我记得孩子们特别开心和兴奋,一直在台上疯跑、嬉笑。我当时就想,这东西看起来似乎不错,可以试试。当我还有些犹豫时,马老师说:我觉得你就不敢辞职!我心想,还有我不敢做的事?辞!
于是,2014年11月,我们就去到了深圳开始做戏剧相关的事。2014年到2016年,我们一直做着一些与表演相关的事,引入了很多国内外优秀的演出,基本与教育无关。
后来,我的一些家长朋友向我提出为孩子们开办戏剧教育课程的需求,他们希望自己孩子在看戏之余也能参与其中,收获更多的学习。我认识的一位学校校长也告诉我,学校对戏剧课程的稀缺。
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商业机会,但那时的团队都觉得我在开玩笑,只有马老师被我说动了。于是我们开始筹集资金,寻找合作伙伴,2016年正式成立了现在的公司,深圳哆哆星文化。
成立哆哆星之初
就如踏入戏剧领域一样,从“表演”转向“教育”,我们也曾一头雾水。但我很清楚,我们要去寻找与之相关的前辈与机构,让自己知道这条路是行得通的。于是,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我们认识了中国大陆教育戏剧第一人,李婴宁老师。
在2016年8月,哆哆星成立的第一个月,我们就干了一件“大”事——举办戏剧营地教育高峰论坛。在政府机构的支持下,论坛邀请了深圳与湖南的50多位中小学校长出席。就在那时,我连教育戏剧是什么都还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们要找到最好的老师为那些校长们讲教育戏剧是什么。幸运的是,我们顺利地邀请到李婴宁老师出席此次深圳大会。
抓马资深培训师Coco为哆哆星团队做培训
在婴宁老师的引荐下,我认识了抓马宝贝,我们还邀请了抓马的老师为哆哆星的团队培训。
第一次培训结束后,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去上课。2017年4月,深圳的一个学校为我提供了一个机会。虽然那时的我仍懂得不多,但我敢做。现在回想起来,那节课真的很不成熟。可就是那样一堂课,让我得到了学校的认同,让我们有了更多持续合作的机会。
从2017年至今,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持续学习。在踏上这条道路之初,也许你不是很懂,但是你可以先出发,边做边学。
运营抓马.创造力课程的经验
2018年,我们将抓马.创造力课程带到了广州与深圳。
在我看来,大家如果想做好这件事,可以从三方面的思考下手:如何认识、如何呈现、如何经营。我将以《弃儿》为例,分享我们的团队在实践抓马.创造力课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如何认识?
如何认识将决定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地挖掘该课程。在广州深圳两地,即使有少数人听说过教育戏剧,但大家的认知仍停留在“表演”层面。我需要找出教育戏剧对自己而言最具价值的地方,触动自己才能试图让他人理解。
在我看来,教育戏剧对家长来说,是一个帮助儿童使用想象力去储备从学校步入社会能力的课程;对机构而言,是一个培养教师的方法;对学校而言,是一个帮助学校发展戏剧特色项目及培训教师的方法。
如何展示?
对机构、家长、学校来说,他们最关注的莫过于孩子所收获的成长。可教育戏剧是过程性的学习,思想的成长是无法被量化的。那么我们如何在这样的过程教学中,呈现出孩子们的成长呢?
在哆哆星,我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展示孩子们的创造:视频、儿童创造手册。通过这两种方式,我们为孩子们的行动、发声与创造,都做了全面地记录与整理。
如何运营?
关于创造力课程的运营,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拓展课程的维度,将其实现从课程到项目的转变。如果家长仍很期待舞台演出,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方式看做呈现项目的一种。打开自己,变得更加开放与包容。
第二,发展团队和集体对课程的认知。这几年最让我遗憾的是,我没有特别支持到团队的发展,我们没有在思想上达成很好的共识。作为一个团队,我们需要共同成长,共同去承担责任。
第三,思考可拓展合作的渠道:学校、机构、社区。在与学校合作时,我们不仅带领他们的孩子一同探索故事,学校的老师也可以跟课、学习,真正的帮助是授人以渔。我们可以根据对方的需求,调整课程的形式,以此拓展合作的方式。
第四,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对方的需求。
回顾自己的工作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实践中那些遗漏的、多余的、闪光的瞬间。所以,这是我的实践,也是我的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