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工作坊回顾:我们需要回到孩子们看待世界的视角!

9月20日上午,抓马迎来了2020年的首次家长工作坊——《不是你的错——后疫情时代的创伤》。

抓马.创意总监曹曦老师带领,一同与家长分享,由于疫情带来的生活中的那些或隐或现的焦虑、怀疑和未知,也提醒着我们看到我们长久以来的生活方式、态度和抉择中那些被抑制、掩盖和忽略的东西。

家长工作坊回顾:我们需要回到孩子们看待世界的视角

《不是你的错——后疫情时代的创伤》

家长工作坊回顾:我们需要回到孩子们看待世界的视角

主讲人 / 曹曦 抓马宝贝.教育体验中心创意总监见学国际教育文化院执行总监中国教育戏剧/剧场重要推动者

我们需要回到孩子们看待世界的视角

有多久没有人问过你这个问题——“你的感受是什么?” 为什么孩子会比成人更在乎“感受”?因为孩子离自己内心的感受更近一些,“感受”这个东西对他来说更重要。


之所以选择以这样的问题开头,是因为我们要谈论跟孩子有关的事情,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回到孩子们看待世界的视角。这不是绝对的,但这至少是我们一开始需要尽可能去做的,看到孩子看到的,而不仅仅是停顿下来,或者用温柔的声音跟他说话。我们需要看到他看到的世界,就像如果我想理解在座的各位,我并不仅仅说我理解你,而是我尽可能需要看到你眼中的世界。


所以我们每个人头脑里面都有一个对世界大体上的理解,对世界的一个塑造。从很小的时候塑造就开始了,首先是我们周围的环境和父母,影响了我们看待世界的价值观,在我的世界里是这样的世界,但我们又共同处在一个更复杂的世界。

家长工作坊回顾:我们需要回到孩子们看待世界的视角

自我是一个分裂的状态而不是一个连贯统一的我

自我是一个分裂的状态,而不是一个连贯统一的我。我们的孩子到抓马这个环境里,很快就能意识到这个环境定义的“他”和很多其他环境定义的“他”是不同的。他是怎么明白这点的,没有人跟他说这里的你和那里的你不是同一个“你”,但又是同一个“你”的理解。他不理解,但他能感受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到过“过期的自我”。他意识到人的叙事性对人的个性塑造特别重要。每个人每天都在不同的游戏中,在不同的叙事中转移穿梭改变,从一个故事蹦到另一个故事。


想象一下从孩子4岁一直到14岁,假设一直沉浸在这样一种丰富的自我叙事里面,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体验到的绝对没有任何可比性。所以为什么他会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思想;为什么他更加在不同的境遇中能游刃有余。哪怕是那些他认为很未知的境遇,他也能够叙述出这种未知来。

家长工作坊回顾:我们需要回到孩子们看待世界的视角

这些感受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只是我们已经太擅长去控制它、抑制它和压抑它

回到那个问题——“你的感受是什么?”孩子会问感受,是因为孩子每天都住在感受里面,我今天很开心、我今天很不开心;我觉得很失望、我觉得很难过……成人世界不是这样的,我们离自己的感受特别远,但是因为我没这些感受吗?


这些感受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只是我们已经太擅长去控制它、抑制它和压抑它。那么这些感受就会没了吗?不会,所以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消费方式,让我们把感受疏导出去。淘宝、美团等等,反正用钱可以买到东西,都可以去做,慢慢地变成了一种用消费来抑制我们自己的痛。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扑面而来,于是我们赶紧看看手机能买点什么,让自己痛感消费,所以我们就不断地重复漩涡,就是内卷。

家长工作坊回顾:我们需要回到孩子们看待世界的视角

真正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连接自己的是艺术

我们今天的社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的改变。所以我认为今天我们比以往更需要虚拟,所谓的虚拟并不完全是虚拟游戏,不管是小说、电影、诗歌、戏剧……真正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连接自己的,是艺术。


所以我认为帮助我们能更好连接自己的方式,第一:找你身边的人关注感受,聊一聊自己的感受。第二:接触艺术,特别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艺术就在生活中,孩子表达一切的方式都是艺术的。从很小几个月他们就开始用扮演的方式,因为他没有语言告诉你我需要什么,只能用图画动作表达,我认为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帮助我们连接自己。


另外就是向孩子学习,真真正正地向他学习。他们不会轻易让一个感受那么快就离开的,所以他们才会纠缠不清。我认为疫情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就是别着急,慢一点去体会、去感受。

家长工作坊回顾:我们需要回到孩子们看待世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