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学习很痛快,没工夫挑剔什么!
2020年见学推出的线上年课,曹曦和Chris两位培训师和经过严格筛选的学员们工作十个月之久。希思考特曾经在多次演讲中强调学徒制的重要性。两位培训师在过去,除了和抓马的团队,还从未和一个团体如此紧密的工作。在2021期学员即将开课的前夕,听听他们的学长学姐们怎么说?
你对该课程的期待是什么?
它是否满足了你的期待?
我的期待是对专业内容能够系统的进行学习且过程不枯燥。刚开始我对课程不了解,还不觉得,学到最后,就能够感觉到课程内容设计的逻辑线其实是非常清晰的。
我渴极了,这样的学习很痛快,没功夫挑剔什么,特别好。线下课程拥有面对面体验,高密度,缺点在于无法得到持续的支持。线上课提供了持续的支持,和老师长时间共同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对我个人而言,在已经参加过许多线下活动的情况下,线上培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这种作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习的持续性。
很有价值,尤其是希思考特授课录像。虽然录像并不是完整的一节课,但是它对于我感官的冲击却是十分强烈的。鲜活的课程实录将我头脑中零散的观点串联并激活了起来,让我能够时时回溯希思考特的教学之中。
课程中的内容对你产生了何种影响?
逐步在理解体会想象真实的价值,这就是人类强大的学习能力的核心;不要企图在教育戏剧里获取什么解决现实世界难题的答案,它只是在虚拟的境遇里帮助我们更好的看清自己、看清世界,学会直面困境、承担责任;所有的教育都是反思。试图去理解僵直状态,应该给孩子更多选择的权力。
通过这半年的学习,内心越发笃定了——教育戏剧不高端,不神秘,不艰深,不小众,这个学科只是艺术和教育的基本原理下的平凡产物,一个底线而已,五四一代早就。这个学科在如今会显得不接地气,是因为地烂了,百年来只退不进,我们的底线低到尘埃里。很荣幸能作为一个共同学习者和出色的引导者一起工作,能够系统地、知行合一地学习。
我认为课程最有价值的方面是它比较系统去讲解理论,而且这种系统不是照本宣科地回顾教育戏剧史,而是围绕“意义的层次”这一教育戏剧的核心教学方法来编排课程内容,因此着重讨论了框架设计、学生保护入戏、教师入戏等议题,以及“创伤”这一值得在教育戏剧领域研究的主题——这些教学内容上的设计给了我一些安排系列课程的启发。
对于戏剧本质的尊重和理解。这个课程让我能够更深切地体悟到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本身的魅力所在,而非仅仅将其工具化、机械化地使用;对于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不论是对意义的层次的思考还是对于拥有感协商的强调,都对我课程之外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就像换了一副透镜,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角度都发生了改变。对于意义的层次的探索让我能够将日常行为生活与其背后深重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联系起来,能够更加完整全面地理解行为及其背后的意义。
对于保护入戏的强调,让我真正理解到了做一出戏的真正的最核心的主体还是孩子本身,教师需要时刻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而非教师根据自身的理解想当然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不考虑其现实情况。
课程导师与你的互动关系是什么?
每次同学们提问的时候,我记得曹老师都很耐心地倾听,而且不只是倾听大家所问的问题,还包括对问题涉及的那个场景的详细描述,我觉得这是很需要耐心的,而且事后想想,也是很必要的。
曹老师常说,对某个问题的解答,要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所以印象中他总是认真听同学们描述当时的场景,而不是武断地总结、猜想原因。这一点,我觉得和教育戏剧给我的感受也是类似的,我们要鼓励和尊重每一个参与者的发言,而且要敏锐地捕捉到细节,尽可能在掌握多个细节之后再推测其背后的意义。
曹曦老师不定期的回复让我在课后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个课程社群的联结,让我有一种“陪伴感”。我能够感知到我能够对这个社群拥有些什么,并且意识到我对其担负有责任。这种拥有感和使命感能在课堂时间之后让我置身于一个长时段的社群感知之中,这让我逐渐生发出一种归属感。
只是越学越觉得不满足,一周一次课太少了。曹老师说得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深度学习时间,这一点现在我是有深刻体会,如果不能在课下投入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去实践,那么所学内容的满足感就仅仅只能停留在课上那两小时里。
每一个素材都十分有价值,像沙漠里的水源一般。曹老师提出的问题和邮件回复对我更有价值些,因为那直接指向实践,相比之下录像和课件次之。
线上小班授课+同伴会议+1对1导师咨询
高效全面地跟随你的教育戏剧实践
这个持续一年的课程即将开课
报名即将截止
你还在犹豫什么?
扫码咨询课程
▼
见学国际线上年课
【意义的层次:戏剧教学的核心路径】
【Playwrighting in Facilitation】
现正火热招募中
点击以下海报,了解课程详情
抓马宝贝一直努力为儿童创造能让他们直面生命空白与鸿沟的创意空间。而今,十年已过,这个专为10年前加入抓马的学生成立“直面鸿沟”青年剧团,终于到来!